公告及分享

[鈞御雙周刊] 面對不確定未來的領導學

[鈞御雙周刊] 面對不確定未來的領導學

川普上任後,新政策頻頻推出,最讓台灣人矚目的議題就是對台灣半導體晶片的關稅課徵,這也直接觸動台灣經濟體的主神經,忽然間從政府、學者與各產業的神經都繃緊了。面對如此之國際變局,再加上全球護國主義的行動,以及AI議題的發熱,再加上國內政經環境的紛擾,讓所有經營管理者對未來的經濟發展感到詭譎多變與困惑,在在都充滿了太多的變數。

在美國,持續的不確定性首先反映在曠日持久的總統選舉過程,其後果及川普上任後的諸多驚人的政策,震撼了全世界。但國內除面對詭譎的國際政經局勢,國內政策推動也受到立法院預算審查調檢爭議而不明確。不論新創或已發展中組織,都覺得未來變得更不確定,雖然,組織的發展,從開始建置到後續的經營運維,不確定的時代比比皆是。衡量近期國內外的大變化,似乎挑戰更甚於過去,而未來可能的發展更是模糊不清,未來真的很不確定,變數充斥,

令人既不安且困惑。但可預期的是,當它們結束時,它們會讓那些倖存下來的人永遠改變。

當2020年疫情開始後,接下來的3年,重創了各產業;當我們都走出那個時期後,我們大多數人都認為我們已經度過了十年來最大的挑戰,殊不知,這些挑戰都超出了我們對生活形態和本質的期望,如能源危機、歐洲和中東的戰爭、前所未有的政治局勢、極端氣候變化的焦慮等。即使在組織層面,我們協同工作的方式也因混合工作模式和生成式 AI 的預期影響而受到質疑。

毋庸置疑,所有這些挑戰都讓許多人感到不安或焦慮。當我們腳下的地面發生變化時,我們該站在哪裡?如果地面不停止移動,可接受的「新常態」從未出現怎麼辦?理論上,領導者應該知道如何應對這種情況,然而,事實上大多數人根本不知道。

作為領導者,面對在臨界點苦苦掙扎的員工、自我的初衷及組織的存活與發展,應該要能就以下三方向為自我省思。

1,您在乎的是什麼?

2,我們的立場為何?

3,我們如何向前邁進?

就人性而言,人們傾向於退縮到無助或陷入憤世嫉俗來適應長期混沌不明的挑戰。但這是領導者需要對抗的,因為退縮與陷入死胡同,甚至憤世嫉俗,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作為此類時期的領導者,應該是為同事提供護欄,讓他們在建立對自己的信心和對未來的保證時可以堅持。

 

當感覺一切都在發生變化時,領導者可試著藉由以下三方面來讓自己更專注於保持不變的事情、需要我們關注的事情以及我們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出切實的改變。

1,退一步,並進行盤點

組織常因目前所處的具有挑戰性的經濟、社會和地緣政治環境,很容易分散注意力。但也要利用這些時間專注於目前的確切定位以及想要達成的目標。如何重申組織的核心目標,及提供客戶重視的服務或產品,並創造人們想要具歸屬感的環境甚為關鍵,如果始終專注於這些目標並鼓勵與您共事的人也這樣做,那麼領導力挑戰看起來會簡單一些。

2,強化韌性與彈性

組織的存在是為了將具有不同專業知識和能力的人聚集在一起,以開展單獨行動無法實現的活動;我們必須學會與我們可能不喜歡甚至特性不同的同事合作。在帶領一個組織度過變異環境時,個人差異的表達很容易讓人覺得是防禦性的;但,值得記住的是,一些差異是有助於出色地完成工作。維持組織聯繫可以培養一種集體能力感,尤其是當我們生活在其他領域而感到缺乏動能時,這是一個重要的錨點。

3,堅持不懈,保持真實。

為防止自己被捲入混沌深淵,“保持真實”是領導者應有的特質,有助於定錨且免被吹離航線。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領導者需要確保和他們的同事堅持下去,他們自己也需要忠於自己的路線。不僅如此,他們需要記住,所有的風暴最終都會消退,而成功度過它們的關鍵與您的準備和判斷有很大關係。

回想一下 2020 年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當我們突然發現自己面臨世紀大流行病時,我們被迫做出的許多改變當時已經成為我們集體意識的一部分,及如何把事情做好,組織迅速有效地適應了幾個月前還無法想像的挑戰。當知道我們在大流行的集體挑戰中倖存下來時,也對自己的足智多謀和韌性感到驚訝時。我們可以而且應該有信心,度過我們將面臨的新挑戰。

 

作者:鈞御股份有限公司 總顧問陳富煒會計師
本電子報係採雙週發行,內容主要涵蓋專業人士及新創/青創公司有關業務發展及經營管理等相關之觀點與討論。
如想即時收到鈞御每期發送的電子報,請點擊訂閱,或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