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及分享

[鈞御雙周刊] 對下屬的管理哲學

[鈞御雙周刊] 對下屬的管理哲學

近期在許多場合中聽到管理人員對員工的管理充滿了許多無奈,尤其是對新一代,甚至到了無法溝通的情況。覺得一代不如一代,批評不斷,總認為組織中是不能容許這些人的行為模式及思考方式,然而,又礙於現在人難找,擔心讓其離開工作沒人做。其實在複雜多變的現代組織中,領導者對下屬的管理哲學是組織文化、團隊士氣與最終績效的基石。此篇文章將從組織領導力的核心視角出發,深入探討一位卓越領導者應如何構建其管理哲學。該哲學不僅關乎「做什麼」(如目標設定與任務分配),更關乎「如何做」(如信任基礎、溝通模式、人才培育),以及「為何做」(如價值觀與使命感)。本文也將涵蓋建立信任、有效溝通、授權與當責、培育與發展,以及平衡「恩」與「威」等關鍵面向,最終論證一個以人為本、以信任為核心、以共同願景為導向的管理哲學,是實現組織永續發展和高效能運作的必然選擇。

管理哲學

管理哲學是建基在領導者「如何看待人」和「如何達成目標」的根本態度。組織領導力不僅是職位上的權力,更是影響、激勵、引導團隊成員自願為實現組織目標而努力的能力。側重於「願景與方向」。而管理哲學是領導者在管理和與下屬互動時所依循的一套核心信念、價值觀和指導原則。傳統管理側重於優化流程控管,而現代領導力則側重賦權予人、啟發潛能,扮演培育的導師腳色。優秀的領導者需將兩者結合,以哲學觀指導管理實踐。

以人為本與信任基石之核心哲學觀

管理的本質關鍵仍舊是在「人」,為使目標有效達成,就應該將對的資源分配給對的人做對的事;其中如何領導或指導對的人去做對的事,領導者的態度是關鍵。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強調,有成效的領導力建基於四個關鍵元素:

  • 勤奮:領導者須以身作則,對組織使命進行深思熟慮並確認。
  • 當責:勇於擔責,不懼怕下屬比自己優秀,並將其成就視為組織的成就。
  • 信任:信任是追隨的基礎,它源於領導者始終如一、言行一致的正直表現,而非個人的魅力或智慧。
  • 正直:領導者的行為與其宣稱的價值觀必須高度一致。

信任為管理哲學核心;信任不僅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高效能的管理工具。須以誠信與透明度(坦誠溝通挑戰與目標)、言出必行來建立信任的基礎。領導者重要的任務是管理團隊,而非事必躬親。一旦信任建立,就要適度授權,用人不疑懂得放手,讓下屬放手做事。寧願高估員工能力,也不願低估。當主管完全信任員工,員工會盡力而為,並在工作中成長,最終獲得與責任相稱的能力。

溝通、授權與績效管理的實踐

上下屬之間為何有如此多的衝突?主要原因還是在雙方認知與期望上缺少溝通,這在東方人的父權概念下,「照我意思做」一直是管理問題主因。如何清晰傳達期望與責任,設立具體、可量化的目標,讓每個成員都清楚自己的角色與方向是很重要的。好的領導者應花更多時間傾聽,而非一味指導,透過雙向溝通,讓員工感受到被重視與尊重。另,應及時且清晰的回饋;回饋應是直接、可執行、不帶情緒的,對事不對人,營造出一種「和諧」氣氛,使成員能自由地交換意見,不論層級高低,開啟真誠溝通之門。

領導者應專注於大方向、願景及優先順序的制定,避免在枝微末節上鑽牛角尖,有意識地在重要事項上投入時間心力。另,應懂得賦權,授予團隊成員一定的自主權,讓他們可以在各自範疇內做出決策,這能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和效率。最重要的是領導者要先做到「當責」,承擔最終的成敗責任,讓部屬無後顧之憂地執行任務。當部屬犯錯時,應以肯定句鼓勵其勇於當責,將心態轉為正面。

對員工績效應採剛柔並濟的「賞罰」哲學,恩威並施與中庸之道;領導者對員工必須保持溫暖(關懷),執行上要有原則,但還是要在關懷與紀律之間找到平衡點。對所有員工一視同仁,公平執法,設定清晰的行為標準。責難應基於事實,而非發洩怒氣或人身攻擊。對一流人才更需高度要求,透過適度批評,讓對方感受到你是為了他好,反而能激發衝勁。

人才培育與格局發展導向

領導者對下屬不應該以「管」為中心,更應該以導師的身分用培育的理念來帶領員工,層層運作自成風氣,也能找到及留下好的員工。領導者應將資源投入培養部屬,即使有人才流失的風險,也應著眼於長遠價值創造。應建立公平的獎勵制度,讓團隊成員分享成功的果實。成功時將功勞歸於團隊,失敗時領導者承擔個人責任,這是一種贏得追隨者和建立信任的領導哲學。

領導者應照顧員工的需求,鼓舞並支援他們達成目標。將組織金字塔倒置,讓最接近顧客/工作的員工居於最高層,領導者成為支援者。應注意的是,激發員工潛能並非一味鼓勵,有時適當的挫折和修正方向,能鼓勵員工思考更有創意的解決方案,促進其成長。

領導者管理哲學的永續性

卓越的組織領導,其對下屬的管理哲學絕非一套固定的流程或程序,而是基於對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對組織使命的堅定承諾所形成的動態平衡,這也就是所謂的「知人」,然後才有「善用」。一個成功的管理哲學,必然是以信任為核心,以正直為準繩,並能夠在「目標達成」與「成員需求滿足」之間取得動態中庸的平衡。隨著情境和部屬成熟度的改變,領導者需具備靈活性和適應性,不斷反思與調整自己的領導風格(情境領導)。以身作則與言行一致是領導者贏得追隨者,確保管理哲學落地生根的唯一途徑。隨時創造價值與意義,讓員工不僅為「麵包」工作,更為組織的使命、價值觀和個人成長而奉獻心力。

最終,領導者對下屬的管理哲學,決定了組織能走多遠、飛多高。一套以人為本、賦權當責的管理哲學,是組織在變革時代中保持競爭力和永續發展的關鍵。

 

作者:鈞御股份有限公司 總顧問陳富煒會計師
本電子報係採雙週發行,內容主要涵蓋專業人士及新創/青創公司有關業務發展及經營管理等相關之觀點與討論。
如想即時收到鈞御每期發送的電子報,請點擊訂閱,或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