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及分享

[鈞御雙周刊] 帳務品質對於經營管理的影響

[鈞御雙周刊] 帳務品質對於經營管理的影響

Ruby大聲嘆氣:「唉!這個月結帳碰到週末,又勢必得加班了。」
男友靠過來說:「結帳很重要嗎?為什麼不是遇假日延後就好?」
Ruby給了他一個白眼,「總經理、副總、各BU主管要在每月5號開經管會議,
沒有結完帳給他們財報,他們要怎麼開?」

這樣的場景及要求在上市櫃公司十分常見,管理階層都很習慣看財報,就像是考完試對答案一樣,可以從中驗證及評估之前做的決策是否正確,再做出下一步的調整。
但你們公司的財報,有傳達正確的資訊讓你做決策嗎?

財報中有哪些資訊可以幫助決策?

舉例來說,公司原本每個月虧損300萬元,希望能將每月虧損降至200萬,評估需要削減廣告費支出80萬,並縮編某部門,使人事費用下降20萬,隔月的財報可以告訴你當時的策略是否有效降低虧損,還是說降低廣告費反而使營收大幅下降,增加虧損。
又或者是,公司今年初跟投資人募了4,000萬元,經過一年經營,損益表顯示虧損才1,000萬,但為什麼銀行戶頭裡只剩下1,500萬?仔細看了資產負債表,才發現原來錢拿去購買商品,但部分產品週轉率很低,導致大量庫存堆積。
又或者是,跟我們公司類似產業的上市櫃公司都能展現EPS 2元的表現,為什麼我們只能在損益兩平的狀況掙扎?看了財報才發現,我們毛利率因為規模化還不夠,導致低於可比較公司約10個百分點;可能要縮減銷量不足的品項,或者是增加與通路商或代理商的合作,分享部分獲利但帶動銷量達到規模化。
以上的決策制定或策略檢討,都是能從財報中得知的資訊,也是經營管理離不開財報的原因。

財報數字的精準度?

損益表顯示公司每月虧損300萬,但實際上有高額佣金支出未完整提供對帳單及發票,使配合的記帳人員入帳於暫付款,而非正確反映於損益,若將這些暫付款列為佣金支出,每月虧損金額則為400萬,我們以原本報表評估Burn Rate是否就會產生誤判?費用縮減計畫是否就會有偏誤?
這就是所謂的Garbage in, garbage out,公司沒有提供正確的資訊讓記帳人員入帳,就沒有正確的財務報表,根據錯誤財報所做出的決策,就是個「垃圾」決策。

怎麼提升帳務品質呢?

1. 核對金流記帳,而不單純依照發票收據記帳
公司一般與外部記帳人員配合,是請外部記帳人員依照發票記「稅務帳」,符合公司報稅的最低標準,但這種帳務處理方式難以勾稽確認公司是否所有交易都有入帳,自然也容易使報表產生偏誤。
是否有核對金流記帳也很容易確認,月底資產負債表的銀行存款與實際存款相符就是一個快速檢核指標。

2. 檢視資產負債表的各科目明細,確認沒有藏汙納垢
經營者的第一直覺往往是去看損益表,公司營收如何、淨利多少,但要確認報表品質,則是要看資產負債表的各科目金額是否與實際相符;資產負債表顯現的是特定日期之公司財務結構。
曾有一間公司,資本額3,000萬,帳上就有700萬的現金及1,500萬的其他應收款,檢視明細發現是過往支付的臉書廣告費,因為未符合稅法規定所以被記帳人員調整至這兩個科目。
當然經營者有可能不具會計專業,並不是每個會計科目都了解(例如說遞延所得稅資產),建議可針對以下會計科目優先確認:現金、銀行存款、其他應收款、應收帳款、暫付款、應付帳款、股東往來。若資產負債表的明細皆確實,代表公司報表具有一定的品質。

3. 估計每月收入、成本或費用
假設公司於8月買進一批貨,並於當月賣出開立發票,但供應商發票9月才取得,若未妥善溝通,記帳人員就有可能把收入歸屬在8月,成本歸屬在9月,造成8月毛利率高估,9月毛利率低估。
其他像是人員薪資、水電費、廣告費等,也都要估計入帳於對應月份,以廣告費為例,若8-10月透過廣告代理商分別投放了200萬、500萬及300萬元的廣告,產生了400萬、1,000萬及600萬元的收入,
廣告代理商隔月才開發票結算前一月份的款項,若記帳人員未做估列,而使廣告費延後一個月入帳,經營者就會錯誤認知9月份營收1,000萬,廣告費200萬,做出錯誤決策。
若只是少數幾筆誤差,可能還可以心算評估其影響,但實務上往往不會只差幾筆,交互影響下甚至不知道財報有偏誤,對損益的波動無法解釋,也不知道如何做出決策。

隨著管理成熟度之提升,財報品質也會要求越高

好的帳務品質不可避免會使會計成本增加,上市櫃公司可以每月初就完成結帳,也是有動輒10幾人的財務部門的支援,所以我們不該在Day 1就期待這麼好的帳務品質。應該還是從需求端看回來,管理階層目前如何運用及檢視財報,決定了帳務品質要有多好,這篇文章希望能讓管理階層了解其中的關連性,而不會將所學的財報分析運用於公司時,產生許多挫折與不解。

公司若有財報分析或帳務品質輔導的需求,亦可聯繫鈞御協助。

作者:鈞御股份有限公司 知識長王唯揚會計師
本電子報係採雙週發行,內容主要涵蓋專業人士及新創/青創公司有關業務發展及經營管理等相關之觀點與討論。
如想即時收到鈞御每期發送的電子報,請點擊訂閱,或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