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及分享

[鈞御雙周刊] 如何評選ERP或會計軟體

[鈞御雙周刊] 如何評選ERP或會計軟體

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對於ERP(企業資源規劃系統)的需求會有所不同。ERP是一種整合企業內部資源、流程與數據的系統,涵蓋財務、採購、庫存、人資等各方面功能,能提升作業效率並提供決策依據。
然而,若無相關經驗很難選擇合適的系統,也容易陷於業務人員的話術,鈞御希望透過這篇文章探討如何評選適合新創企業的ERP,或是專注於財務管理、沒有前端進銷存功能的會計軟體。

關注能產出的報表
ERP與會計軟體的核心價值之一是提供決策所需的報表。如果軟體無法產出需求的報表,企業將難以掌握財務與營運狀況。因此,在選擇軟體時,應該先確認該系統能夠產出的報表類型,例如:
● 損益表、分月損益表、跨期比較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等基本財務報表
● 進銷存管理相關報表(如存貨進銷存表、盤點報表)
● 應收應付帳齡分析、客戶交易明細
● 科目餘額表或對沖科目明細表

許多ERP的標準報表數量有限,甚至需要額外付費客製,因此應確認系統內建報表是否足夠,或具備彈性的報表自訂功能。同時,能否匯出Excel也是一大考量,因為財務人員通常需要在Excel進一步分析數據。

隱藏成本考量
除了購買或訂閱的直接費用外,選擇ERP或會計軟體時,還需考量可能的隱藏成本,例如:
● 導入與設定費用:某些軟體需要專業顧問協助導入,可能產生額外費用。
● 客製化與功能擴充:套裝版本無法滿足企業需求,若需配合企業需求額外購買模組或進行客製開發,成本會大幅上升。
● 使用者授權費:部分軟體按使用者數量計費,隨著團隊人員的增加,成本也會增加。

在評估軟體時,應詳細詢問供應商關於這些可能的費用,以免後續超出預算。

實際展示系統操作很重要
ERP與會計軟體的業務簡報通常十分吸引人,展示時擁有各種強大的功能,但購買後才發現當時展示的功能不包含在標準方案內,需要額外支付高額費用才能使用。而某些號稱強大的功能,可能因為無法串接前後端資料、或者我們於業務講解時自行延伸想像了系統中不存在的功能,導致實際使用時發現沒有想像中有幫助。

為了避免這些問題,在評選時應要求供應商進行實機操作展示,並提供與企業實際需求相符的情境範例。例如,若企業有電商業務,可以請對方展示ERP如何串接電商系統,而非僅僅聽業務人員描述「我們有這個功能」。透過實際操作,可以更清楚了解系統是否符合需求。

客服支援是否充足
無論系統多麼完善,企業在導入與使用過程中,仍可能遇到問題,例如:
● 軟體出現錯誤或BUG
● 企業員工未能完全掌握所有功能
● ERP與其他系統的串接出現問題

因此,應該確認供應商提供的客服支援是否充足。例如:
● 是否有專屬客服人員可聯繫?
● 是否需要額外付費才能獲得技術支援?
● 是否提供線上影音教學或詳細的文件說明?
● 是否有社群論壇或FAQ可供查詢?

該套軟體或供應商是否有擴充性
ERP軟體有各家版本,但以功能全面性而言,同個供應商或品牌也會有所謂大型ERP跟小型ERP,就算不考慮價格,大型ERP也不一定就比較好,大型ERP為了能因應所有需求,有非常多的設定,反而讓公司人員學習、導入的過程中非常辛苦。所以企業應依照當時的規模、需求來選擇適合的ERP,但需求隨著規模擴大而變化時,ERP或會計軟體的擴充性就至關重要。因為人的慣性比想像中大得多,已經習慣既有軟體的操作方式,要學習另外一套軟體的使用常使企業同仁抱怨連連。所以要考慮既有軟體是否可透過購買更多模組的方式達到功能擴充,又或者是同個供應商或品牌是否有其他更大型的軟體可使用,因不同品牌的架構與邏輯可能大不相同,轉換過程可能需要大量時間與成本,因此,選擇一套具有擴充性的軟體,有助於減少未來轉換的困難。

結語
ERP或會計軟體的好壞,大幅度影響企業人員的作業效率,甚至影響決策時的數據品質,企業應審慎評估,若是較為成熟的組織,還會考量到主機存放雲端或離線端的安全問題、系統中的簽核或內控設計,鈞御藉由過往輔導經驗提供一些參考指標,希望企業可以找到最符合需求的系統,提升管理效率,並為未來的成長奠定良好基礎。

 

作者:鈞御股份有限公司 知識長王唯揚會計師
本電子報係採雙週發行,內容主要涵蓋專業人士及新創/青創公司有關業務發展及經營管理等相關之觀點與討論。
如想即時收到鈞御每期發送的電子報,請點擊訂閱,或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