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於人力短缺,再加上年輕世代崇尚斜槓發展,造就許多懷有專業的員工採取兼職方式遊走在不同的工作環境。但這樣的兼職方式對於公司來說差異在什麼地方呢?
正職員工與兼職員工的主要區別在於工作時間與勞動契約的性質。根據《勞動基準法》,正職員工通常正常工時是每週工作40小時(每日8小時)的全職勞工,與雇主訂立固定月薪的勞動契約,享有完整的勞動權益。而兼職員工(部分工時人員)則是指每週工時未滿40小時的勞工,通常以時薪計酬,適用《勞基法》的基本保障,但針對福利的規定,在法令並沒有太明確的規範,在職場上享有的福利極有可能與正職有所不同。
兩者的主要差異在於工時長短、薪資計算方式、勞健保與勞退納保條件,以及國定假日、休假與其他福利的適用情況。例如,正職員工的薪資通常以月薪制計算,享有較完整的勞健保與休假制度,而兼職員工則依工時比例享有相應的權益。
依據《勞基法》對兼職人員的規定,薪資不得低於基本工資,2025年時薪標準為190元,月薪標準為28,590元。在國定假日方面,若當天未排班則無需給薪,若需上班則應支付雙倍工資。請假權益方面,兼職人員依法享有事假與病假,但給薪與否由雇主決定,且若連續受雇滿半年,可按工時比例計算特休假。至於勞健保與勞退,雇主須為兼職員工投保勞保與健保,但勞保投保時可勾選部份工時,並提撥6%的勞退金。
當人手不足時,企業要如何決定聘請兼職人員或是正職人員呢?我們舉一個薪資計算為例,假設某公司聘請一位兼職員工與一位正職員工,其薪資計算如下:
● 兼職員工薪資計算:
以時薪190元,每日工時4小時,每週工作天數5天(共20小時)的狀況來看:
兼職人員的每月薪資:190元 × 4小時 × 20天 = 15,200元
若有國定假日排班,則當天薪資:190元 × 4小時 × 2 = 1,520元
● 正職員工薪資計算:
以固定月薪28,590元,每日工時8小時,每週工作天數5天(共40小時)
正職人員當月薪資:28,590元
每小時平均工資額為715元
國定假日薪資(已包含於月薪內)(不含勞健保額外成本)
由以上薪資計算結果來看,若在平日僱用部分工時人員且每週工時為20小時,對雇主而言約定基本工資「月薪」較「時薪」划算;反之,當兼職人力的排班時數越高,以基本工資時薪來約定薪水,薪資成本都會遠高於用基本工資月薪來約定給薪。
若以每小時平均工資額反推,若正職員工之薪資高於30,400元時,聘用兼職員工及正職員工的薪資差異就不大。此外,若兼職員工需要加班或是國定假日出勤,則依《勞基法》應另行計算加班費,這可能進一步增加公司支出。
除了薪資與基本權益上的不同,雇主也需要思考聘用正職與兼職員工對企業長期發展的影響。首先,兼職員工由於享有的獎金與福利較少,對於工作的投入度與忠誠度可能較低,這可能導致較高的離職率,進而影響企業的穩定性與整體生產力。此外,企業在管理兼職員工時,可能需要額外投入較多的行政成本,例如工時安排、培訓與監督。相比之下,正職員工的工作時間較穩定,管理上也較為簡單,能夠更有效地融入團隊並提升工作效率。
從長遠來看,企業應根據自身業務模式選擇適合的人力配置方式。例如,零售業、餐飲業等行業經常依賴兼職人力以應對尖峰時段,但若長期使用兼職員工,可能影響員工凝聚力與顧客服務品質。因此,企業可考慮透過增加獎勵機制或提升兼職人員的保障來提高穩定性。
企業在評估聘用兼職或正職員工時,應考量業務需求與管理成本。例如,如果企業需要長期穩定的員工來負責核心業務,聘用正職員工可能是更好的選擇,因為這能確保團隊合作的穩定性與員工的技能累積。而若企業僅在特定時期或特定工作類型上有短期人力需求,例如季節性業務或臨時專案,聘用兼職員工則能提供較大的彈性,並降低固定人事成本。
總結而言,雇主在選擇聘用正職或兼職員工時,應根據企業實際需求進行綜合評估。儘管兼職員工的薪資支出較低,但可能會帶來較高的管理成本與較低的工作穩定性,因此需要特別考慮對企業長期發展的影響。聘用正職員工雖然短期內薪資與福利成本較高,但從長遠來看,能夠提供更穩定的人力資源,並減少因人員流動而產生的培訓與管理成本。因此,企業應權衡利弊,根據自身業務需求與發展策略,選擇最適合的用工方式,以確保營運穩定與人力資源的最佳配置。
此外,雇主可考慮透過彈性工時制度、績效獎勵機制與內部晉升計畫來提高兼職人員的穩定性與工作動機,確保企業在人力資源運用上達到最佳平衡。